实践项目 返回列表

未来学校要点燃“三昧真火”

2019/3/14 11:53:44

“未来学校”热潮涌现,世界各国纷纷迈出探索的脚步。在科技搅动现在和未来的大背景下,中国教育工作者要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担当,点燃未来之火、智慧科技之火、博弈之火。



点燃未来之火

要不拘泥于当下,站在未来的制高点,用未来化的思维攻坚克难指引未来学校建设。


要激活一线教育者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历史经验证明,如果没有来自基层的知与行,任何改革都会沦为空泛口号。面对“未来学校”这一宏大命题。关键不是“建大楼”,也不是“创客机器人”,而是要让基层“动起来”。

未来学校建设,没有基层的改革自觉,就是无根之木。需要想办法激活一大批有勇气、善合作、有智慧的一线教育者动起来。


要把握未来教育的“关键词”


未标题-1.png

科技改变未来,也改变未来的生态。

未来学校建设既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从人类、国家、社会的层面对未来教育予以方向性的引导。未来人的竞争对手已不仅仅是人类自己,还有智能机器。

未来教育要突破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培养,着眼于人多维潜能充分激活与均衡发展,思维力、想象力、观察力,学习兴趣的激活、学习情感的濡染、学习风格的锻造。坚毅、激情、自制力、乐观态度、感恩精神、社交智力、好奇心等非智力有关的词汇应该成为未来学校建设内容的关键词


未来学校要优化生态,引入“活水”


未来学校探索,既是教育也是学校自我优化发展的新机遇。学校应该冲破思维桎梏,开创一种新的教育空间观。从较为封闭的“象牙塔”自内向外打开一扇门,引领学生阅读社会、储备技能、积蓄心力。

学校要优化生态,引入“活水”,利用各种资源和鲜活的生活给学生带来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把学生的视野从校园拓展到社会,在丰富和鲜活的实践课程中,让学生探究和发现自己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作用,真正为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同时,学校还应该在课程内容与结构调整、学习空间优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教育技术升级等方面与时俱进,实现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和文化、制度和管理、技术和环境全方位的未来化。


点燃智慧科技之火

科技之火已在教育领域熊熊燃起,快速开发新产品、占有大数据。未来学校点燃科技之火,使用更为先进的学习机制、设施设备,利用大数据和分析技术,充分利用脑科学、智慧科技来服务教育。


要引导学生不被智能设备奴役


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学生生活中已普遍使用智能电子设备,但他们对这些智能电子设备的认识还只是局限在其提供的娱乐休闲和便捷服务上。未来学校建设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智能设备来认识自己的性格爱好,发现自己的优势潜力,进行自我调控,而不是被其奴役。

未标题-2.png

国家应为教育界建立大数据支持系统,让学校利用大数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渠道去认识自己。


要正确利用智慧技术,做到反客为主



未标题-3.png

要利用智能分析技术精准、可溯等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未来。智能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个性、心理、能力、综合素质等水平,帮助教育者更客观全面地认识每一个学生,为其优势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渠道,做出更为有针对性的和更为可行的指导,帮助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燃博弈之火

未来学校建设工作纷繁复杂,就现实而言,既需要整体的体系设计(理论、制度、内容、模式、建筑、装饰、设施设备)也需要转变教学模式、育儿方式、学习方式,还需要转变干群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让校长动起来,老师动起来,家长动起来,学生动起来……教育场域中的所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联动周边关联主体进行博弈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要聚焦未来的教育“生态圈”构建,培育未来学校新样态。

未标题-4.png

未标题-5.png


要注重打造学校文化


不忘初心,对“我们是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进行未来化的追问。高位布局,开展凸显信息化、人性化特征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深度学习变革;探索学校学习场域的升级与再造:教师角色转型;课程模式重构;组织机构重建;管理方式升级;校园文化提升。一次“和校长共进晚餐”的嘉奖,也足以让孩子拥有一份美好的校园回忆。


教师要突破三尺讲台


未标题-6.png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要跳出学科的边界看教育,从“学科教师”思维转向“教育者”思维。有意识地告别“大水漫灌”的教育,提升“知识净化技术”,让学生汲取最纯净的学识;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而非应试水平的提升,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未来挑战;掌握学生指导技术,成为学生成长教练和顾问。


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伙人”


格兰特研究(The Grant Study):揭示童年被爱、共情能力、亲密关系是幸福的密码。教育,家长永远不会缺席。从父亲养育方式的潜在类别分析中,我们发现在拒绝度、保护度、情感温暖度、亲子沟通度和亲子关系五个维度的父亲表现对比,不同类型的父亲教育的孩子在品行问题、亲社会行为、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学习成绩、多动问题六个方面具有截然不同的育儿效果。家庭教养品质,科学的教育规划,对孩子的幸福成长影响至关重要。未来学校,必然是妥善设计家校互动模式,激活家长的核心影响力的之处。

未标题-7.png


培育学生关键素养


国际相关研究越来越支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优势发展潜能”的观点,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和人才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这一发展趋势契合了以创造为主旋律的未来社会的内在需要。一是因为符合人优势能力发展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二是因为人们只有在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才能爆发出强劲发展动力。美国的“彩虹桥”模型,日本的“学力模型”,英国的“学习地图”等,这些成果为我国教育界提供有益的借鉴。

结合现有的教育模式的利弊分析,未来学校应该跳出应试的桎梏,在全面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生的优势学习,提供让每一个孩子出彩的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不再“一个人战斗”,而是共同体学习,培育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