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谈论学校创新的视角有很多,比如技术视角、课程视角、思维视角等等。所有这些视角对我们理解未来学校、未来教育都具有某方面的启示,也是我们站在今天的教育现场眺望明天的教育非常好的切入点。但是我在想,我们谈论未来很多,而审视当下很少,我们在往前眺望的时候也有必要回到教育的原点看一看。
李建文,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校长
面向未来,我们该如何做教育?
作家张晓风有一段话很值得我们做老师、做校长的人深思,她说: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心、诚实、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给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我们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孩子6岁来到这里,15岁离开。他们来的时候,一个个天真呆萌、活泼可爱;他们离开学校的时候,将会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
从幼儿到青少年,这九年,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去积极地影响每一个孩子?让他(她)不仅能凭着优秀的学业成绩走向高一级的好学校,更重要的是当他(她)走向社会以后,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个体、一名合格的公民。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到历史的坐标中去看一看。
西方的教育传统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他们培养的是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是很重要的教育目标。他们更多地关注人怎样能生活幸福,强调人的德性、政治、道德、辩论、逻辑、修辞等形式教育。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育思想体系笼罩了思想界,也包括教育界,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宗教服务。再到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的兴起,随着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和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教育思想开始向着人文主义、唯实主义、科学主义发生变化。
中国教育的发展也有类似的特点。孔子时代的“六艺”教育,强调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这些基本的伦理、技能;独尊儒术以后尤其是科举制度以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的学习成为主要内容;后来的向西方学习,更多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中体西用”。
在这个历史坐标中我们能发现,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其实都在回答一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我们要清楚,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整个社会是相对静态的,我们可以很好地预见到五十年、一百年后和今天没有质的区别,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未来的需要去设计职业和技能教育。但这一点在今天很难做到了。
清华大学钱颖一教授有一段话描述了今天这个时代的日新月异:
“人类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经过了近20000年,从铁器时代到蒸汽机时代经过了2000年,从蒸汽机时代到网络时代经过了200年,进入网络时代到现在才20多年。20多年来,人类又从IT(信息)时代进入了DT(数据)时代,又从DT时代进入了AI(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一只脚还在现在,一只脚已经踩进了未来。”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们还能预见一百年以后的事情吗?我们想一想自己上学时候,尤其是基础教育时代学到的东西,还有多少是在知识、技能层面有意义的?
所以在今天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很难做到在知识层面为孩子准备些什么。我很赞同教育要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但是一味地徒劳追赶,我们永远都追不上。
因此,面向未来,我们如何做教育?我们的思考结果是:回到原点,幸福当下,奠基未来。
坚守原点,面向未来的教育实践策略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在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建校的这六年多来,我们围绕着教育初心,采取了哪些面向未来的教育实践策略。
价值观的问题,是学校教育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每年高考结束后,经常能在中国的学校里看到“六月飞雪”的场景,学生以撕课本、撕作业的方式发泄自己所经历的这一段难忘的、痛苦的岁月。我在结束了基础教育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经常做噩梦,梦见考数学,可见创伤有多深。
其实每个孩子出生以后都对外部世界充满着好奇,可以说学习是人的本能。那是什么让教育走到了今天这一步?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
我曾经去过英国的夏山学校,这所学校有近一百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久负盛名。亲临其境,才知道这所世界名校的外观与我的想象有天壤之别:小镇边的森林里,一幢稍显破旧的小楼加上一排平房,一片草坪,就是学校的全部。它在当地也并不像在世界上那么有影响力,甚至曾被当地居民起诉要求取缔。理由是因为学校太过纵容学生,完全不符合英国这样一个绅士国家的主流价值观。
这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自由,学生在这里不想上课就可以不上课。我在那里见到了一个学生,他在三个月里只做了一件事——打造一把椅子。这个学生的理想,就是以后做一名一流的木匠。
有校长评价说,按照主流的价值观,这所学校确实培养不了太多人才。但是它存在的价值就好比是稻田里的稗子,虽然不产粮食,但它携带着水稻抗病、高产的基因。夏山学校我们无法学习,但它的教育价值观确实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
我一直引导我们的老师要回到教育初心,对他们进行价值引领。我们今天很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但很多时候只看重了教师“教得好”的一维,而不重视教师自身“教得幸福”的一维。马克思说:“我们选择职业时,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教育说到底,就是老师自身的修行。
所以我们对老师价值引领的时候特别强调自我完善。尽管工作压力很大、很辛苦、待遇不高,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不断地完善自我,从中找到自我认同和职业认同。我们有很多老师都是高学历,刚刚从学校出来,带着满满的教育初心、理想和热情,如何呵护下去?这是校长要认真考虑的。
比如我们学校每个星期都举办读书分享会,老师们自愿参加,但是参与度很高。我们通过引领老师读书,让他们打开格局、打开视野,这样才能在培养人才的路上走得更长远。
“课程”(curriculum)一词的英文词源上有“跑道”的意思,是学校实施育人的蓝图和规划。面向未来的教育,课程及其实施(教学)是主阵地、主渠道。作为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围绕培养目标,我们在建校之初就构建了九年贯通的课程体系。
课程奠基的首要方面,我们特别强调课程的基础性。早在上个世纪中期,美国永恒主义教育思想家赫钦斯就提出:“20世纪社会变化加剧,教育面向未来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持续不断的自由教育,发挥人的理智力量,在瞬息万变的现实社会中以不变应万变。”21世纪更是瞬息万变,以不变应万变,那就是要做好基础。用当下的话语诠释,就是要关注基础课程,通过基础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横向上,我们基于课程的功能定位,安排了四大类课程:基础型、丰富型、发展型、专长型。在纵向上,我们做了九年一贯制的连接。在不同年龄、不同年级,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年龄、心智特点,安排了不同的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类基础课程之外,基于课程奠基的要求,我们特别强化了艺术和体育等课程。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国家规定每周三节体育课,但是我们增加到了每周五节,每天一节。
我相信经过九年的培养,我们今天在孩子们身体、智力、心理、技能上的奠基,一定能在这些孩子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成为他们在未来社会里“以不变应万变”的源源不断的力量之源。
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课程类别
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一、二年级课程安排
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三、四、五、六年级课程安排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和实践性。北京市也强调,要关注课程的综合化、主题化发展趋势……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为什么呢?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学科知识,强调机械性的死记硬背以及低水平的认知作业,那是因为当时的教育处在信息极度匮乏的时代,能够记住事实与细节,能够区分信息,就是受到良好教育的重要标志。但是在今天这个互联网的世界里,在这个“谷歌”的世界里,“记住各州首府或是康涅狄格州所有河流的名字,其逻辑越来越受到怀疑。”
我们在课堂里面强调知识学习,但知识是一个载体,我们要通过知识学习培养相关能力。可我们现在更多地只是在关注载体,而忘了目标是什么。所以,强调实践取向,也是对这个问题的反思。
实践取向有两个维度:
一是课程活动化,强调课程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注重体验探究,开设科学实践课程等;
二是活动课程化,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体系,系统构建九年一贯实践课程。
在学校里开展活动的时候,我们强调让“每一个”孩子有真切的体验。比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更多的是安排体验类项目,人人参与;全员运动会也是人人参与,而不是让90%以上的孩子在旁边为10%的人鼓掌。只有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才能增加他们的体验,彰显每个孩子的重要性。
学校里的空间环境布局,包括教室、楼道、墙壁浮雕作品,也都是来自于老师和学生,目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里找到自己。
校园的空间和环境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心里状态。我们在学校里开辟了一些小菜园,分给低年级的班级作为责任田。在北京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孩子们能在学校里种地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去年暑假,我看到孩子特意回到学校,因为他们惦记着给自己种的西红柿浇水。到了秋天,食堂的师傅就会用这些菜给孩子们煮汤、包包子,孩子们吃起来特别有成就感。
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的菜园子
环境本身是很重要的育人资源,所以学校环境布局也是我们在考虑未来教育,培养未来人才时要关注的。
我很痴迷于书法,现在回想起来,我认为和自己的母校有很大关系。我的初中云南石屏一中和高中云南建水一中都坐落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鳞次栉比的古建筑、匾额、楹联,俯仰皆是,耳濡目染了六年,给我的精神里埋下了非常好的传统文化的种子。所以,学校在环境支持这方面,我认为要好好去做。
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三个维度:
审美性。“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的美育价值十分重要,学校软环境的审美提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校长的审美水准会影响一所学校的美学品味。有些学校在每一个楼梯的台阶上都写着非常激扬的的竞争标语,这会给孩子强烈的压迫感。
主体性。儿童是环境的主人,人性化的学校软环境要考虑儿童的生理、心理需求。我们把学校的空间环境打造得恢弘大气,如庙堂之高,如果看不到儿童,也是有问题的。
支持性。学校环境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孩子在学校里面除了知识的发展,还要完成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环境空间设计,要考虑儿童知识发展、特别是同伴交往的现实需求。
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
当然,要办一所能够面向未来的学校要做到的远不止这些。但是,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尽管世界在变,学校总有永恒不变的特质,超越时空,即使到了未来,它仍然存活、闪亮。……未来学校,以人为目的,这一核心理念将会愈来愈坚定,愈来愈鲜明,愈来愈凸显。”
我想,这里所说的不变,就是对“人”这一教育原点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