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师报》12月04日,第13版 教师教育-特别关注
■ 作者:卢宇,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北京市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迅速演进和发展,已经逐步成为推动教育革新和转型的驱动力。长期以来,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核心执行者,也必然面临着在人工智能时代进行角色重塑和能力提升的新挑战。 一是从知识传授者到能力培养者。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者,而应成为面向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者。广大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教师的责任已经超越了传授知识本身,而是转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者,鼓励他们成为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个体,不再是“做题家”和“书呆子”。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帮助他们成为能够在团队中有效交流和合作的成员。通过这样的角色转变,教师更加专注于引导学生发展其高阶思维和认知能力,从而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二是从单角色教学者到多角色协作者。随着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活动的唯一主导者,而是与人工智能共同作为教育过程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教、学、评、辅等多个重要环节。这种合作将带来教师工作模式和内容的重要变革。例如,教师可以与人工智能协同开展课堂教学与精准教研,面向学生开展多角色评价等。这种协作关系的缔结,可以优化教学过程的各关键环节,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一是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是推动教学革新和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教师应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自身的日常教学实践中。例如,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创制个性化且跨模态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多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设计与跨专业教学方案的制订。对于新手教师,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模拟课堂教学情景,以提前准备真实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升教学胜任力。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开展多样化的人机协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人工智能和学生三方在课堂环境中进行深层次合作与互动,人工智能也不再仅仅是课堂中的辅助工具。例如,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人工智能可以扮演“助教”和“同伴”两种角色,与教师共同激发学生提出个性化的项目驱动问题,与学生共同开展项目方案设计。教师和人工智能也可以共同对项目作品进行多角色评价。 在课后阶段,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分层作业自动生成和学生作业自动批阅等工作。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提供客观且相对准确的评分,还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错因分析与诊断性反馈。这些个性化评价信息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改正错误。如果学生仍然存在疑惑,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优秀人类教师的教学策略,采用“苏格拉底式”的引导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答案,提升学习动机与认知水平。 二是提升人工智能素养。身处人工智能时代,首先需要教师具备基本的人工智能素养,包括对人工智能重要概念、原理、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还体现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常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制作多模态高质量教学资源,借助人工智能服务平台收集和分析课堂交互数据,开展个性化学习指导和分层作业布置等工作。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学科知识,开展跨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还包括对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而出现的伦理和安全等问题的关注与应对。教师需要发展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思考,并在教育实践中遵循伦理道德准则。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指导学生合理使用人工智能,引导其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利弊和风险。 三是提升专业育人能力。随着人工智能交互能力的提升,传统教育领域的知识讲授和知识传递任务将逐步由人工智能承担。这一变革促使教师的职业角色和工作形态发生显著转变,教师也因此需要更多投身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活动中。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应更细致地观察并深入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潜在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协助学生认识并发展自身优势,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明确的目标,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潜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催化剂。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和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非认知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与机器的互动可能超过人际交流,这将导致其在社交与合作方面出现障碍。因此,教师应通过组织多元化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人与人的信任关系,学会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提升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师也应意识到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学生往往比教师更早地接触并频繁使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因此,教师应致力于通过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技术。例如,教师可以创新作业形式,鼓励学生与人工智能协同完成,并要求学生明确标注出人工智能的贡献以及自己独特的创意和思考。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元认知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