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项目 返回列表

当"三室一厅"搬进教学楼,北京中关村三小

2018/5/15 15:08:29

                                  最优质的互联网教育短视频


未标题-1.jpg

未标题-2.jpg

未标题-3.jpg


“班组群”是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

面向未来的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态。

和一般学校以单一“班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不同,

它是由3个连续年级的学生跨龄组合而成。

每个班组群由100多名学生组成,

并由来自不同学科的7位教师共同进行教育管理。


未标题-4.jpg


在班组群内,

孩子们不仅可以与同龄的同学一起学习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与其它年龄段的孩子共同学习。

在这种跨龄交往的土壤中,

责任、包容、尊重、理解等对孩子未来一生

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诸多元素

开始慢慢萌芽、生长


未标题-5.jpg

未标题-6.jpg


这种组织形式为大孩子与小孩子

构建丰富、立体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它既是对当前独生子女问题解决的积极探索,

也为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创造了机会和资源。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教育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

使教育能够产生更加多样丰富的可能。


未标题-7.jpg

未标题-8.jpg

采写:秋田  编辑:婷婷


中关村三小是北京市海淀区一所传统优秀学校。

2011年7月,学校以新建校为契机,

开启了“面向未来 重塑学校”的创新实践。

“班组群”正是这种创新实践的重要产物。


未标题-9.jpg


班组群是由三个连续年级的学生

组成的学习共同体

在空间结构上,

它将三间相连又互通的教室组合在一起,

然后再加上一个同等大小的公共空间。

因而它看上去

像我们通俗意义上“三室一厅”的概念


未标题-10.jpg


三间教室之间除了一道墙外,

其他的都是经过

清华建筑声学实验室把关的活动隔断板

隔断板可以折叠或展开,

平时三个班级既可以在各自的教室里学习,

又可以在有需要时,

打开部分或全部的隔断板,

让2个或3个班级自由组合在一起,

开展多样的真实的学习。


未标题-11.jpg

未标题-12.jpg


班组群这种“三室一厅”类似家的格局

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家庭空间,

而是研究者依据社会学、儿童发展学等相关理论,

科学设计的四个递进层级的空间。

它既包括个人空间

(类似小屋、树洞等方便学生独处静谧思考的私人领地)


未标题-13.jpg


也包括固定群组空间(及传统意义上的教室)


未标题-14.jpg


还包括分享空间

(主要指大厅,

 是大孩子与小孩子一起玩耍和活动的场地)


未标题-15.jpg


和公共空间(即过道及阳台)。


未标题-16.jpg


班群组的跨龄结构创造了多元、立体的人际关系。

就学习关系而言,

学生不仅与同龄孩子在一起学习,

还与上下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共同学习。

他的老师也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老师,

而可能是班群组里的很多孩子。

而且在这种空间布局中,

学习也无处不在发生。

大孩子与小孩子在学习中形成的这种关系,

也会在生活中延伸,

每个孩子不仅可以有多样的成长楷模和同伴,

也可以成为其他孩子的楷模和伙伴。


未标题-17.jpg

未标题-18.jpg

未标题-19.jpg


因为每个班组群

7位不同学科教师组成教师合作共同体,

这样在教学上就突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

和个人包班教学的两极思维模式,

实现了跨学科教研的共同学习,

使教师的教育力得到解放和最大程度的实现。

同时每一个教师眼中有了更多的学生,

每一名学生也受惠于更多的教师。


未标题-20.jpg

未标题-21.jpg


总的来说,

班组群为孩子的发展搭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教师之间多个层次多元立体的关系

在这多维度的学习关系里蕴藏着

更多样的成长机会。

而这正是未来视角下的学校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