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排坐”的好处是方便教师“掌控”学生并主宰课堂,这样单向传授知识就成了教师教的常态,单向接受就成了学生学的常态。可以说,“排排坐”的方式基本剥夺了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自主表达的权利,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地位。把“学习局限在教室里”,剥夺了学生与真实世界关联的机会,掐断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变得更为僵化,学习会变得很无趣。
我们的统整项目课程是基于互联网思想,针对“数字原住民”即现代儿童的特点设计的以跨学科为特征的开放性课程体系。课程的核心是让学习与生活高度关联,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解决真实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为学习者重新设计学习空间与学习场景,始终把学习者置于学习的中心。我们根据统整项目课程特点,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学习科学原理,重新设计学习空间,重新构建学习场景。
我认为学习空间的改变首先促发的是人与人之间链接方式的改变,链接方式的改变将促发学习生态的变化。因此,学习空间的变革需要聚焦在“以人为核心”的学习生态构建,始终把人置于“链接点”上。因此,我们根据统整项目课程理念,遵循学习者年龄特点,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空间,把学习空间与课程深度关联,如学科教室、STEM学习工坊、儿童阅读空间、未来教室等。教室是学生日常学习的主阵地,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室布局思维,以提升学生合作意识、聚焦群体智慧共享为指向,重新设计学生座位,促进学生学习。例如,“单人单桌”有利于独立思考,“四人小组”有利于组内成员充分表达,“U型座位”有利于展示学生个体,“WiFi型”及两人同桌型座位有利于提升学生注意力,“六人小组”圆桌式座位更有利于学生小组合作商讨……
脑科学研究表明,学习需要放在真实情境中,让知识与真实世界链接,知识才能被真正正确理解。因此学习不能仅仅在教室里进行,我们需要构建与学习内容相关联的学习场景,把学习者置于真实的学习场景中,进行浸润式的学习。统整项目课程是“基于主题”的学习,主题内容对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认知,我们必须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关联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基于主题内容的学习场景的设计选择。例如,二年级《美丽中国》主要是基于中国传统内容学习,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与课程主题匹配的真实场景:甘坑客家小镇、文化主题公园“锦绣中华”与“民俗文化村”。又如,四年级《茶文化》课程, 我们让学生到茶溪谷实地采茶、制茶,让学生到茶馆学泡茶等;三年级《水的世界》,让学生到自来水厂调查水的净化、循环,到南科大实验室动手操作“水的化学反应”实验。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在真实世界的学习场景中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
原题丨《学习空间与场景变革》 来源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 作者丨南方科技大学实验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唐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