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野夫[1]首次在《少年儿童智慧的创造》一文中阐述了培养少年儿童的智慧,之后智慧教育研究一直处于“冷门”状态,但是近10年关于智慧教育的学术热度逐年增加。尤其是2019年1月,教育部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开启了智慧教育新形态的实践探索,将智慧教育发展推向了新浪潮[2]。然而,智慧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还存在诸多困惑,如智慧教育究竟是什么[3],起源于何时[4],与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智能教育[5]是何关系,未来如何发展等。深入探讨智慧教育的起源、本质、内涵,有利于全面、系统地破解智慧教育发展中的种种困惑,更好地促进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
一 智慧教育的五种起源学说 智慧教育究竟起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纵览智慧教育的学术研究成果,本研究发现智慧教育主要有以下五种起源学说: ①“人类教育”说。这种观点是教育史学视野中的智慧教育起源学说,认为广义的智慧教育与人类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培养人的智慧是人类教育的根本目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类教育的历史就是智慧教育的历史。教育使人类具有了高级智慧,并与其它生物区分开来。 ②“培养人的智慧”说。这种观点是教育学视野中的智慧教育起源学说,认为智慧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智慧,也就是培养智慧人才。1983年,费道列茨等[6]在论文《用智慧教育人——童年回忆录的片断》中使用“智慧教育”这一词汇,首次探讨了如何运用智慧培养人才。2000年之后,教育学领域中的智慧教育研究逐渐增多。 ③“智慧地球”说。这种观点是技术视野中的智慧教育起源学说,认为智慧教育延伸自“智慧地球”的概念。200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7],由此延伸到智慧国家、智慧管理、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等理念。这种观点的产生与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这里的“智慧”更多的是“智能、自动化”的意思。 ④“互联网+教育”说。这种观点是“互联网+”视野中的智慧教育起源学说,认为智慧教育是技术与教育相互作用的表征,智慧教育是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即:“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尤其是教育人工智能将会让未来的教育真正拥有“智慧”[8]。 ⑤“大成智慧学”说。这种观点是哲学视野中的智慧教育起源学说,认为智慧教育是培养聪明才知和创新能力的方法论体系。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9]提出“大成智慧学”,以引导人们尽快获得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这种观点认为智慧是量智与性智的统一,培养有智慧和有创造力的人才是当今世界教育关注的热点和重要任务。 二 智慧与智慧教育的本质 1 智慧的本质 理解智慧教育的本质,首先必须厘清智慧的本质。而对于何为“智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尚贤中》就提出“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10],这里的“智慧”是聪明才智的意思。《智慧说》则提出“智,法用也;慧,明道也。道生法,慧生智。智慧,道法也。”[11]可见,佛教中的智慧,是超越世俗的认知、把握真理的能力。《道德经》是生命的智慧,做人做事的智慧;而《易经》是中华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世界上最智慧的经典”。《愚公移山》中的“智叟”,是一位有智慧、有学问的老者。在课堂教学中,“每日求知为智,心灵丰满为慧”[12]——此处的“智”指知识多,“慧”则指悟性高。智慧不是幻想,不是空想,更不是玄学。李瑞环[13]认为“实践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易中天[14]在《中国智慧》一书中讲解了“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等内容,阐释了中国的传统智慧。 21世纪以来,智慧逐渐成为一些学科领域的热点话题。2012年成立的中国智慧科学研究院,致力于智慧科学和智慧产业研究,传统产业智慧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2017年,苟东峰[15]开设了“中国智慧”课程,重点讲授四方面的智慧:哲学与科学的智慧、文学与艺术的智慧、民俗与礼仪的智慧、经世与致用的智慧。政治家的治理智慧,是指治国理政的政治谋略。哲学是爱“智慧”的学科,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学科,学习哲学可以启发智慧[16]。 近年来,“智慧”逐渐成为语言流行词,成为时尚、时髦、先进和潮流的代名词。智慧与其它词汇的结合,创生了很多新鲜词汇,如智慧超市、智慧疫苗、智慧金融、智慧书法等。智慧思考方式逐渐成为人们思维方式追求的新宠。智慧的本质是高级生物所具有的聪明才智,以具有较高的悟性、创新创造力为主要特征,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生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2 智慧教育的本质 近年来,政策的引导、企业的推动、学者的倡导、教育实践的探索、教育创新的诉求、媒体的宣传等,逐渐让智慧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原教育学的缺陷[17],已经不能很好地回应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18],以教育技术学、教育现象学、教育价值学三个分支构建的新教育学,为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19]。智慧教育既是新教育学发展的结果,又是工业时代的教育向信息化、智能化教育转型发展的趋势。让学习者成为智者,是教育永恒追求的目标;让学习者拥有聪明才智,是智慧教育的永恒追求。 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观点主要有两种:①智慧教育等同于信息化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形态,这是教育信息化或教育技术学视角的观点;②智慧教育是一种新教育学,是教育发展的新形态,是以培养“智慧”为主要导向的新教育学,这是教育学视角的观点。智慧教育的本质是智慧化趋向的新教育形态。智慧教育运用智能化的理念、技术手段、方法和策略等,让学习者成为智慧人才。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形成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教育智慧化的过程形成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教育智慧化的结果。当前,教育形态尚未达到智慧教育的状态,只能说处于教育智慧化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当前的智慧教育只能算是智慧化教育。智慧教育是智慧化教育、教育智慧化的结果,是教育未来发展的一种畅想。 三 多维视野中的智慧教育透视 1 语言学视野:“智慧教育”必将消亡 互联网加速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播,促进了网络语言的产生,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智慧教育”这一词汇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互联网削弱了语言的多样性[20],加速了“智慧教育”词汇的广泛传播。近年来,智慧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流行词汇,成为一种先进的教育形态,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任何一个词汇都会经历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以“电化教育”一词为例,20世纪40年代,随着广播、电影等电子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电化教育”这一词汇逐渐被人们认可,并得到进一步的广泛传播。进入20世纪90年代,“电化教育”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使用“电化教育”这一词汇的人逐渐减少。如今,“智慧教育”这一词汇已经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正在处于广泛传播阶段,但未来这一词汇的使用也将逐渐减少,直至消亡。 2 教育的智慧之问:教育能否让人更智慧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智慧,也就是让人成为智者,这是教育的理想目标。纵览人类教育史,能成为智者的人极少。这里所说的“智者”,是真正能够促进人类历史发展的大师级人物。那么教育能否通过唤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从而提升人的智慧,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 在即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智慧教育的呼声日渐高涨之际,智慧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高涨,这促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教育的智慧之问:教育能否让人更智慧?”假设教育能够让人更智慧,那么过多强调智慧教育会显得有点“画蛇添足”;假设教育不能让人更智慧,那么智慧教育就是一个伪命题——这看似是智慧教育的悖论。实现智慧教育的关键,是如何借助智慧的理念、技术和方法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教育只能为学生提供孕育智慧的资源、环境和氛围等,并不能确保有效提升人的智慧。教育是学生智慧养成的外因,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才是智慧养成的内因。哲学被誉为“智慧”学科,显然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学习哲学就可以让人更智慧,学习哲学只是让人更智慧的途径之一,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也不可或缺。 3 教育技术学视野:环境氛围、媒体、技术、资源、手段和方法的智慧化 在智慧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们往往混淆了智慧教育的语境,在是否“智慧”的问题上争论不休。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智慧教育多维视角的差异性。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智慧教育是环境氛围、媒体、技术、资源、手段和方法的智慧化,主要表现为:①环境氛围的智慧化,如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智慧图书馆、智慧办公室、智慧场馆等;②媒体的智慧化,如智慧电视、智慧黑板、智慧机器人、智慧摄像机、智慧手机等;③技术的智慧化,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硬件和软件的“智慧”程度;④资源的智慧化,如智慧课程、智慧微课、智慧课堂等;⑤手段和方法的智慧化,如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教研、智慧创新方法等。 4 社会学视野:智慧社会的推动者 人类社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即将迈入智慧社会。在社会各发展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教育方式、社会组织方式等。智慧教育是智慧人才的培养方式,是与智慧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形态,也是智慧社会的推动力量。智慧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既是少数专家学者倡导引领的结果,又是社会群体的集体选择与认可,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智慧教育催生了智慧教育现象,让人类重新反思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及智慧社会视野下的人际关系、文化思潮、社会结构、社会活动、社会现象等。 5 经济学视野:“智慧型”经济的新引擎 信息化教育催生了教育信息化产业,而智慧教育必将催生智慧教育产业。尤其是以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教育机器人、裸眼3D技术、幻影成像技术、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必将被广泛应用于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等智慧教育设施设备中,并衍生出智慧黑板、智慧讲台、智慧教育服务平台等众多智慧教育产品。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全国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和智慧校园,智慧教育的经济学特征日益显著,必将在“智慧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6 价值哲学视野:智慧教育价值本质 在价值哲学视野,对价值界定和价值本质的认识形成了多种观点[21],因而智慧教育的价值及其本质也存在多种解释。以下是关于智慧教育价值本质的八种观点:①从主体性人学价值论看,智慧教育的价值是满足、适应、接近人类教育智慧化的新需求。②从主客体统一论看,智慧教育的价值是智慧教育与人类教育智慧化需求之间的特定关系,其价值来源于智慧教育实践活动,并取决于人类教育智慧化的现实需求。③从效应价值论看,智慧教育的价值是对人类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效应;智慧教育的本质是智慧教育的主体化,智慧教育延伸了人类的本质力量。④从人道价值论看,智慧教育是人类赞赏、希望、追求和期待的教育形态,智慧教育有助于人类尊严、自由、权利等自身内在价值的实现。⑤从价值二重性看,智慧教育拥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内在价值是这种教育形态相对于其它教育形态在理念、媒体、技术、资源、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超前性和实用性,外在价值则是它作用于人类的功用价值。⑥从系统价值论看,智慧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系统智慧化,符合教育系统的特点,有利于实现教育系统的功能与价值、推动其整体性变革。⑦从统一价值论看,智慧教育有助于实现教育功能与价值的最大化,智慧教育与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界具有统一性。⑧从历史价值论看,智慧教育的提出具有历史进步性,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许可以成为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总之,智慧教育的实践过程是教育价值重塑和教育价值达成共识的过程。 7 创新扩散理论视野:创新、采用、追随与跟进 20世纪60年代,埃弗雷特·罗杰斯提出传播效果的经典理论“创新扩散理论”[22],即创新扩散的S曲线。智慧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符合创新扩散的S曲线规律。意识领先的专家学者作为创新者,首先接触了“智慧”这个创新的词汇,随即迁移到教育领域,提出智慧教育的理念。在专家学者的推动下,智慧教育的早期采纳者决定采用智慧教育的理念,并付诸于教育实践,随后逐渐出现了众多智慧教育跟进者。其余的人疑虑较多,迫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需求,要么成为智慧教育的后期跟进者,要么成为智慧教育的反对者。从创新扩散理论的视角出发,就不难理解智慧教育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倡导、质疑、观望等不同观点了。 8 脑科学视野:高效的神经元连接 脑是人类的智慧器官,每个人人脑的差异性决定了智慧水平的差异性。脑科学研究者从脑的重量、脑皮层沟回深浅、脑的细胞结构等方面,对人类智慧的溯源进行了研究。人类脑的平均重量为1300~1400克,女性脑重量略轻于男性,但这并不代表男性普遍比女性更智慧。智慧也不是由脑皮层沟回深浅决定的,而是与脑细胞结构的差异性有关,即树突的多少及其连接方式的不同。也就是说,大脑皮层树突的数量代表神经细胞与其它细胞交流的延展度,高效的神经元连接可以表现出更强劲的智慧[23]。 脑科学视野下提升人类智慧的方法主要有:①注重补充大脑营养。根据营养学观点,智慧是吃出来的,人类需要适当补充含有抗氧化物、健康脂肪、高酪氨酸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②增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强化脑营养物质的交换,促进脑生长发育,让脑保持年轻状态,增加脑的智慧。③加强脑锻炼。学习、反思、创新等脑力活动可以激发脑神经元连接,脑锻炼是提升智慧、延缓脑衰老的重要方法。 四 智慧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1 智慧教育或许可以成为学科或专业 目前,“智慧教育”这一词汇已经逐步得到全国各级政府、教育界、产业界的认可。智慧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智慧教育产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正在逐步成长为“智慧型”经济的新引擎。全国智慧教育展览会和智慧教育、智慧教学、智慧校园等学术会议,搭建了智慧教育产品、智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术交流平台。教育信息化类期刊、报纸、网络平台等,为智慧教育提供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宣传阵地。全国倡导智慧教育的专家学者,逐步形成了智慧教育学术共同体,构建了教育技术学视野和教育学视野的两大智慧教育学术话语体系。全国涌现了智慧教育教学与研究机构,如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广州大学知识工程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湖南省智慧教育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智慧教育研究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智慧教育研究中心等。 目前,尽管江苏师范大学已率先开始探索智慧教育人才培养,并面向本科生开设了“智慧学习环境设计”、“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教育学”等课程,面向硕士研究生开设了“智慧校园设计与建设”、“智慧型课程研究”、“教育媒体智慧应用研究”、“智慧教育服务研究”等课程,但这些课程内容的智慧教育内涵丰富程度与相似的非智慧冠名课程是否存在本质区别还存在诸多争议。随着智慧教育的发展,教育智慧化或许可以取代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技术学的重要实践领域。未来,当人们对智慧教育的接纳和与认可程度普遍高于教育技术学和教育信息化的时候,或许就是智慧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或专业的时候。但是,目前智慧教育尚未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也尚不完全具备成为学科或专业的必要条件。 2 建设智慧校园是实现智慧教育的有效途径 ①从教育学视角来看,实现智慧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人的智慧,而培养人的智慧既需要学习智慧学科——哲学,又需要学习其它学科知识,还需要自身的灵性和悟性。教育只是为培养人才营造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提供了学习的资源和方法等,至于能否提升智慧,关键要看学习者自己的灵性和悟性及其学习投入度。②从教育技术学视角来看,教育智慧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教育智慧化的过程是教育理念、媒体、技术、资源、手段和方法的智慧化。教育学视角智慧教育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学习者自身的内因发挥作用,人为可控性不强;而教育技术学视角智慧教育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影响学习者的外因在发挥作用,具有较强的人为可控性。③从人工智能视角来看,智能教育更关注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处于信息化教育与智慧教育的中间状态,可以作为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24]。 智慧校园集成了智慧教育理念、媒体、技术、资源、手段和方法等,可以看作是智慧教育的具象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机器人等智能信息技术将会引发新一轮的教育变革,促进智慧教育的转型发展,实现智能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破解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现实困惑[25]。因而,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是实现智慧教育的有效途径,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智慧图书馆、智慧课程资源、智慧平台软件等都将是智慧教育需重点关注的建设内容。 3 树立智慧教育服务观是智慧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校园是实现智慧教育的有效途径,智慧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师生、教育行政人员、社会公众等提供智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培养智慧时代亟需的创新人才。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产品的属性,已经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树立教育服务观,对于丰富与发展教育理论具有理论创新价值[26]。智慧教育服务观既是拓展智慧教育理论研究的需要,又是智慧教育实践活动的迫切需求。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亟需树立智慧教育服务观,强化提供优质、智慧化的教育服务,智慧教育服务质量将会成为衡量智慧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智慧教育理应提供优质、智慧化的教育服务,提升智慧教育服务质量是智慧教育未来发展的价值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