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项目 返回列表

张以弛:教育信息化是怎样的?绝大部分学校都理解错了!

2019/12/18 14:38:20

未标题-1.png



       编者按:在上周的推送中,我们与大家分享了几位民办教育政策法律方面的专家在西湖论坛上的交流内容(点击阅读)。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看身处教育行业之外的人,对于民办教育的发展怎么看。


      校宝在线的董事长兼CEO张以弛,执掌着国内目前最大的针对民办教育的服务平台,为九万多个教育品牌(包括培训机构与民办中小学)提供服务。在本届西湖论坛上,他从互联网人的角度入手,对民办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教育需要创新,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教育为什么需要创新?张以弛董事长结合管理学上关注圈和影响圈的理念分析提出,其中道理十分简单,同样的方法只能得到同样的结果,但面对变化的环境,如果还用同样的方法,很有可能连同样的结果都得不到。所以要创新不是因为创新是个好东西,而是因为环境在变化,如果组织不变化,那就达不到预想的表现。而如果不仅仅是达到预想的表现,还想要有突破,那不创新就更是不可能的。


未标题-2.png


      那么,从跨界的视角来看,教育领域的创新究竟做得怎么样呢?张以弛董事长结合教育市场投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如果按照学龄段和品类来分,大部分类别都有资金进入,但是如果按照教育环节来分,就会发现,教学环节所占有的投资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而人事等环节仅能占有一点点。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校长们平时都在忙什么?占据学校管理者时间最多的是什么?显然不是教学。


      校长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主要关心的问题其实和别的组织没有太大的不同。身为校长,第一必须关注学校的现金流,要知道钱都从哪里来、怎么花。第二必须关注人,要关心人员的雇佣、解雇与培训,和组织建设。而在这些方面,是存在创新的盲点的。


未标题-3.png


      所以,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必须突破这样一个盲点:教育≠教学。学校作为一个教育组织,需要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按照设想的那样顺利地进行。人事、教务、后勤等相关环节都是为了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对于管理者来说,花在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上的时间,是远远多于教学本身的。所以教育创新绝对不等于教学创新。


      张以弛董事长从教育行业外的视角来看,认为当前教育创新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的特殊性被过分强调了,而教育从业者对其他行业的发展趋势关注是不够的。有些被认为是教育特殊性的东西其实与其他行业存在着共性,可以从其他行业的发展中吸取经验。而这恰恰是现在的教育行业做得不太到位的。


      现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创新,正在发生从单一组织的创新到垂直产业的创新的转变。在其他行业,有诸如支付宝、美团这样的平台把上下游整合起来,在教育行业,校宝在线在做的同样是把教育产业链的各环节整合起来的工作。用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的一句话来说,中国的市场是三浪叠加的,具体到教育领域,就是1.0的学校是传统学校,2.0的学校在信息化,3.0的学校在互联网化,在某一个时间横切面里,这三种学校是同时存在的。大家往往都在关注2.0,3.0类型的学校起来的时候,大家是不知道的。但在其他行业,类似的迭代早已发生过了,2.0就是当初的苏宁国美,3.0就是现在的淘宝天猫。


未标题-4.png


      现在中国绝大部分的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目的不是为了效率,而是为了融入某个生态。同理,张以弛董事长认为,教育的互联网化将让学校第一次有机会去改变整个供应链。他以学校融资的问题举例,学校是一个重资产运营的项目,前五六年基本是收不回资金的。而如果举办人想向银行融资贷款,银行很难判断学校的账户资金来自学费还是往来款。但如果学校进行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公司将可以了解到钱款来源与其背后的家庭的征信情况,其真实性可以直接通过数据呈现,无须学校再去和银行业务员谈。


      再比如,招生这一对每个学校都很重要的问题,至今渠道仍然很单一。学校的招生可以变得更加多元化,例如,一所艺术学校如果要招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接分发更大范围内的培训机构获取生源,这将比招生老师自己出去跑更高效。


      张以弛董事长最后为我们总结,数字化建设的第一步都是为了提升效率,这无可厚非,但是千万不能把这件事仅仅看成提升效率的工具。因为学校的数字化建设不仅是为了提升效率,更是为了对接外部生态。如果学校的管理者认为数字化建设是重要的,那么一定要把这件事提升到由一把手二把手直接抓的层面。创新需要付出成本,如果仅交由底下的人来做,在不可能付出较大成本的情况下,也就很难取得创新。


图源|时代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