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不可预知,学生要想在不可预知的世界里自由驰骋,需要具备好奇心、想象力、韧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尊重和欣赏别人的想法、观点与价值观,需要接受失败和拒绝,需要面对逆境。学生如此,教师也同样如此。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教育与技能2030项目”,回答了两个重要问题:什么将是当今学生在2030年获得成功并塑造他们的世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教学体系如何有效培养这些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是新时期的教师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报告《工作和技能的将来》指出,2020年所需要的十大技能分别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审辩式思维、创造能力、人员管理能力、协作能力、情商、判断决策能力、服务导向、谈判能力和认知弹性。到了2030年,需要的能力将会有所不同。作为教师,我们的知识体系以及价值观如何完善?在教师培训、教师培养方面,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应该朝着怎样的目标去建构学校的教师培训体系呢?
北京一零一中校长陆云泉在这篇文章里发表了见解。
5G+AI开启“智能互联”的未来 以5G+AI 为核心的智能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并将掀起新一轮的革命浪潮,将会为越来越多的产业赋能,让企业服务能力升级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以“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物联网(Massive IoT)、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uRLLC)”三大场景为特征的5G和AI将开启我们未来的智能互联生活。 在智能互联的未来当中,我们有很多想象的空间,我们都说教育会发生很大的变化。5G是变革的基础和驱动力,AI是未来智能互联的催化剂和加速器,5G+AI给教育带来的变化是不可想象的,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不可想象的。智能互联究竟可以给教育带来什么?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表述的形式,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第二,改变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改变了教育关系。试想一下,我们现在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还是原来意义上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关系吗?第三,改变了时空结构,这个时空结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形态。5G+AI技术的变化,对这个社会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同时对教育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我深切地感受到,为什么教育的关注度高同时矛盾频发,很多矛盾不完全是教育的矛盾,而是新技术到来,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的焦虑情绪,这种焦虑情绪延伸到基础教育。所以,基础教育遇到很多很多问题,教师是否能够适应新的技术变革?在智能互联的时代,我们如何去赋能,如何去连接,如何进行教师的全专业的发展? 新时代,教与学的变革 以5G+AI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多向互动成为知识传递的常规方式,学习将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混合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学习的常见方式。 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它们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新的冲击和机遇,教师必须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师生将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生命共同体。 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引领 北京一零一中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所名校,七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育人,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 对于一零一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做了一项调研,发现遇到很多问题。第一,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综合课程改革已经到了非常密集的时期,同时也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持续不断的原动力。有动能同时也有压力。第二,社会对教育的高期望,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外在的持续压力。第三,在教师队伍的常态教育背景下,所总结出的教育经验,有些已经不太适应这个时代。 教师是一个职业,我们先提倡教师的职业发展,然后再上升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我们分为六个时期:适应期、成长期、稳定期、精进期、教育家期和衰退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个划分,同时也做了模型,我们发现年龄的界限,基本能与这六个时期相对应。 由此,我们确定了一零一中学教师发展的目标——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育人意识;具有较强的课程理解、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能力;成为具有教学效果显著、学生认可度高、个人风格突出、社会影响较大的学科专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学习,不断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确保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学校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及调查研究得到的模型,得出的目标。根据这样的目标,我们聚焦到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有价值引领,所以我们提出了一零一中学教师发展的五大文化基因——家国情怀的担当文化、追求卓越的进取文化、师生共赢的发展文化、扎实干事的实干文化和跨界融合的创新文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找到了价值追求,即寻找教师专业发展的增长点,让教师从职业逐步走向专业。首先,教师要有职业幸福感,我们重视人文积淀,倡导知识更新,提倡交流合作,呼唤共生智慧,强化个人品质,强调责任担当,注重实践反思。同时,我们构建学校层面的教师研修课程体系,特别强调建设具有丰富性、层次性、可选择的教师研修课程,分为若干方面,如教师的基本功、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情怀与视野、身心健康、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对教育的改变,等等。 从职业走向专业,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我们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链式引领”项目。该项目是以专题研究促进教师团队专业成长的校本培训方式。在专家指导下,我校名师带领青年骨干教师,并吸收优秀职初教师,共同组成项目组,针对项目组确定的主题开展为期1~2年的研究。项目宗旨是:促进名师教学强势领域专题研究的高端发展,促进各学科项目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各项目组引领学校教师团队专业水平整体性优质提升。项目发展方向是:促进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由课题研究走向教学常态。 通过将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结成一条“链锁”,开展常态的、内涵丰富的课堂教学与研究活动,同时开展与之相关的其他学术性研究活动,以求不同层次教师的共同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项目组就是战斗队,具体行动有项目组自主决定,不受管理层级的限制。 这些项目组,不一定是同学科、同年龄段的,有时甚至是跨界的。这样能够促进名师教学的优势,能够相互补充,也能促进各学科项目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引领学校教师的团队专业水平整体提升。这个发展方向我们是通过课题的研究成果转化的,由课题的研究走向教师常态,原来都是先常态,然后再做课题,现在倒过来,先做项目,然后再由项目转化为常态。 我们组成了很多链式项目组,有些是学校组织的,有些是教师自发形成的。我们发现,有些自发组织的项目主观能动性更强,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提倡一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之间的衔接,从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移动互联”课程开发 以聚焦前沿理念为主的“移动互联”课程系列,课程内容主要有信念素养、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创新素养。时代对教师研修提出了新要求——从世界教育发展的格局理解中学的教育价值。 学校关注网络资源对教师研修中所发挥的传播便捷、范围广的优点,将“精品课程”“骨干研究课”“慕课”“翻转课堂”“大师课程”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全校教师学习。开发了“协同备课”平台,各校区各学科组将自己的备课成果共享;学校还开发了“教师空间”,能够更方便地管理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研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般事。从学校层面来讲,阅读的操作性最直接,代价最小,效率最高。阅读是教师成长最成功的方面,教师修炼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渐修式,一种是顿悟式。我们把阅读作为一项为学生“打底”的工程,教育天然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进而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的途径。学校每年向全校教师发放一本图书,并征集评选优秀读后感。让教师在阅读中获得提高,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多层次、多形式的课题研究能够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知识能力结构,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教科研室关注不同教师的能力、特长和发展需求,在广泛宣传科研工作的同时,又重点关注具有潜力的科研型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帮助教师获得专业提升。